SAT機考終于揭開了自己的一部分面紗,很多機構(gòu)第一時間也給出了分析,分析大都保持樂觀。但我們認為,大家目前對SAT的機考有些“過于樂觀”了。
SAT考察的核心還是,Rhetoric和Logic
SSAT考察 Rhetoric
GRE/GMAT/LSAT/MCAT考察Logic
開篇是幾個考試考察的邊界,這個肯定不會改變。無論紙考還是機考,SAT考試都是承上啟下的,所以大約一半題目考察Rhetoric,一半題目考察Logic,符合認識論;將來的學生有讀數(shù)理化的,也有讀文史哲專業(yè)的,所以各種類型的文章盡可能都去選擇,這點上也不會改變。
順帶著考察一些Grammar,但絕對不會成為考試的核心。
所以無論怎么改變,它絕對不會向左轉(zhuǎn)奔向SSAT只考Rhetoric,比如著重于Rhetoric考察的SSAT考試的8篇閱讀文章是以Narrative和Informative的文章為主;也絕對不會右轉(zhuǎn)完全奔向GRE或者GMAT只考Logic,例如文章基本上一Argumentative或者介于Informative和Argumentative的文章類型為主。
就目前放出來的題目來說,新SAT似乎采用了向上與向下同時兼容的形式,向下兼容了SSAT考試中的詩歌(Rhetoric),向上兼容了GRE/GMAT的邏輯單題,但是又絕對不會那么的難。
向下兼容詩歌,肯定不會向AP Lan里對詩歌的考察,基本上以MP(main purpose)、rhetoric device(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refer to(詩歌中常用的指代)題型為主。再難的一點賞析的內(nèi)容,那是AP Lan或者AP Lit要考察的,SAT不會去越俎代庖。
向上兼容邏輯單題,肯定也會以意思邏輯中的比較簡單的邏輯構(gòu)建和邏輯評價為主。從題干文本的抽象和具體與否,邏輯題分為意思邏輯(GRE和GMAT中的大部分邏輯題)和形式邏輯(LSAT中大部分邏輯題);從題型來說分為三大類,分別是邏輯構(gòu)建、邏輯評價、邏輯應用。其中邏輯構(gòu)建又包括尋找前提、尋找結(jié)論、尋找假設(shè)、句子作用等4小類題型;邏輯評價又分為增強、削弱、類比、缺陷、對比等5小類題型;邏輯應用又分為平行、應用、原則等3小類題型。
CB的出題者對這些肯定是熟稔于心的,所以基本上會以邏輯構(gòu)建和邏輯評價中最簡單的題型為主,因為高中生沒必要掌握復雜的邏輯甚至形式邏輯,那是法學院要考察的內(nèi)容。
說到出邏輯題,英國牛劍筆試的出題者對于邏輯并沒有那么層次分明的認知,所以TSA、UKCAT中的邏輯題就特別不固定,三大類共12小類的題型都有可能會出現(xiàn)。短文章容易直接考察Rhetoric和Logic,也適合機考的界面,同時也切合半小時要完成27道題的緊迫感。
新SAT的機考也向上兼容了GRE對填空題考察的邏輯,詞匯題不再是簡單的Word in Context,即不再著重于詞匯本身,而是著重于邏輯本身。這句話說的很抽象,用一個中文的例子來說一下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
著重于詞匯本身: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與下面哪個詞意思接近?
A. 悠悠
B. 忽然
C. 突然
D. 飄飄然
著重于邏輯本身: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_____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所以詞匯題的考察也變了,基于詞匯本身的考察改變?yōu)榛谶壿嫷目疾?。而且這個基于邏輯還不同于2015年之前的古老SAT的填空題,教過GRE填空題的老師會對SAT填空和GRE填空的區(qū)別還是有比較深的理解的,這里不多贅述。
除了兼容題型,SAT的機考還兼容了目前GRE和GMAT流行的半自適應。這就是為什么我覺得大家對SAT的機考過于樂觀了。
如果是按照比較成熟的GRE和GMAT模式,Module 1的難度應該是Medium難度,如果做的比較差,Module 2應該會進入Easy模式;做的比較好,Module 2應該會進入Hard模式。按照SAT的德行,可能還有一個Module 5的加試,語文或數(shù)學都有可能會出現(xiàn),用來校準以后考試的效度以及防作弊。
目前出的樣題,應該是Medium模式,所以容易猜測Easy模式的Module長什么樣。但是Hard模式到底是什么樣子,估計只有在CB出了Prep的??架浖螅拍芤桓Q究竟。
Hard模式是否會出現(xiàn)以下題目:
中長篇文章或?qū)Ρ任恼?,但是后面只跟?道題;
出現(xiàn)比較長的填空題,里面可能有兩個空或者三個空。
另外一個困難的地方,就是如何計分?這在機考的第一年會是一個盲盒。如果根據(jù)對GRE和GMAT的自適應考試的規(guī)則進行遞推,大概率是這樣:
自適應考試會使得獲得高分變得困難,會有更多同學的分數(shù)分布在標準差的左右兩邊。因為亞洲尤其是中國和韓國多年的考試培訓,以及作弊行為,使得SAT的分數(shù)分布曲線已經(jīng)嚴重右偏。
根據(jù)GRE和GMAT考試的規(guī)律,自適應會使目前SAT的正態(tài)分布曲線扁平化和左偏,這也是這個考試的目的之一:高分的學生(1540分以上)超過一定比例(即正態(tài)分布右偏),考試的信度和效度都會大打折扣。
在Hard模式?jīng)]有出現(xiàn),以及評分標準還沒有摸索清楚之前,容不得過于樂觀。估計新一版的OG和Prep軟件發(fā)布之后,我們可以相對客觀的進行相應的評價。
對于明年的上半年的機考,我還是鼓勵大家去參加,這個跟考試分數(shù)的考核有關(guān)系,當考試考生人數(shù)比較少的時候,你的成績會容易被夸大(volatile)。
舉個例子,比如明年的第一次機考,只有三位同學參加,真實分數(shù)(語文部分)分別為500、600、700分,最后三位同學得出來的分數(shù),很有可能是200、500、800分。這個很容易理解,不再贅述。類似的事情,在2009年GRE第一次改機考的時候大量的出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