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的邏輯題究竟有多難呢?GMAT考試的核心就是考察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它的邏輯部分必然是整個考試的難點。不過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并把這些邏輯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工作生活中,那也是受益匪淺的呢。
一、邏輯題型
GMAT的邏輯部分共計20道題目,包含以下幾種出題形式。
推斷與設(shè)想
首先給出一段陳述、論證、意見或事實,然后要求考生從陳述中的概括和推斷兩個方面作出最佳選擇。
缺陷
缺陷題的表達往往比較抽象,題目的難度較高,通常出現(xiàn)在高分庫中。它要求考生選出能體現(xiàn)邏輯原文中邏輯漏洞的選項。
事實陳述
要求考生選出的答案是對陳述的贊同或概括。
二、解題步驟
看問題:
找出假設(shè)還是推出結(jié)論?
分析原文:
歸納題目的邏輯過程。
看選項:
排除無關(guān)選項。
理解干擾項的邏輯過程:
與題干的邏輯過程相比較,只有符合題干的邏輯過程的才是正確項,提供新的條件而與題干邏輯過程無關(guān)的都是錯誤項。
邏輯規(guī)律
同一律
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思想須和自身保持同一,同一律有兩個基本要求:
第一在同一思維中必須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錯誤。
第二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論題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犯“轉(zhuǎn)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錯誤。
不矛盾律
是指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不同真,必有一假。
兩個判斷互相矛盾,是指它們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兩個判斷互相反對,是指它們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排中律
是指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要求對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都否定,必須肯定其中的一個。否則就會犯“兩不可”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