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申請美國高中還是大學,成績單是最重要的。招生官看成績單不僅僅是看各科分數(shù),還會細看學生選課的難易程度,以此來判斷學生學業(yè)的準備程度。
但是美國學校在對待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時,其實并不能在成績單里獲得多少信息,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的成績單過于簡單。
首先,中國的成績單沒有課程細分類。比如數(shù)學課,成績單上并不會分代數(shù)和幾何,就是籠統(tǒng)的數(shù)學,因此招生官從成績單上無法了解學生到底學了什么數(shù)學;第二,中國的課程都是統(tǒng)一的。學生在同一個市或省都上一樣的課,除了某些重點高中開辦競賽班之外,絕大多數(shù)人的課程是一樣的,因此也不存在難易程度之分;第三,學生提交的成績單普遍都是90分以上,招生官分辨不出分數(shù)的質(zhì)量。
因此美國寄宿學校會淡化來自中國大陸的成績單的分量,更加重視其他因素。如果學生在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有過短期或長期的學習經(jīng)歷,那么海外的成績單往往因為可靠性更高,更被招生官認可。
因為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學校和課程的安排種類繁多,相互之間很難具有客觀的可比性,所以標準化考試的作用就是能夠讓招生官有個基本的對比。
招生官看待SSAT,重點是分析各部分的百分比,而不是具體分數(shù)。對于頂尖的寄宿高中,如Philips Exeter Acaemy來講,學校的平均分為90%。
SSAT的寫作部分并沒有分數(shù),但是招生官特別喜歡閱讀學生的寫作,一篇幾百字的作文要比一堆數(shù)字來得更具體、形象,能夠更直觀地判斷孩子的語言能力、性格、思想成熟度等。
對于TOEFL分數(shù),多年前并沒具體要求,不少學?,F(xiàn)已經(jīng)明文提出100分為基本條件。同時要注意,兩個同樣是TOEFL 110分的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必須平衡。招生官更傾向平衡的學生,而不是兩項滿分、另外兩項20分的學生。
面試分兩種:校園面試和視頻面試。面試在錄取決定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特別是美國學校面對中國學生的時候,面試的重要性會超過成績單甚至是標準化考試。
面試的時候,招生官會從三個方面來觀察學生:語言能力、性格特征和對學校的興趣。
▲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語言能力,國際學生的第一關卡就是英語。通過培訓,學生可以在短期內(nèi)取得考試高分,但若是無法進行順暢面對面交流,那么考試成績的說服力就會打折扣。
▲ 性格特征和對學校的興趣的背后是跟學校的匹配度的問題。
▲ 學生是否合適群居,是否對新鮮事物存在好奇心,是否能夠獨立完成工作等等,這些問題要通過面試才能找到答案。
推薦信對于中國學生來講是最大的挑戰(zhàn)。中國的老師不習慣寫美高申請或者大學的推薦信,主要問題是中美之間的寫作特點不同。對于美國招生辦來講,中國老師寫出來的都是泛泛而談,千篇一律,沒有個性化,缺乏具體內(nèi)容。這種情況美國學校是知道的,因此招生官也就不太重視來自中國的推薦信,而更看重其他資料了。
學生和父母的文書要認真對待。招生官閱讀國際學生的文書時,會考慮兩個方面:英語能力和個人特征。
英語能力表現(xiàn)得太好或者太差都會是個問題:太好了,跟學生的考試成績和面試時候的表現(xiàn)若有明顯出入,那么文書的可信度會受質(zhì)疑;太差了,學校就有足夠的理由拒絕你。至于個人特征,學校想從你的文書中了解你在課內(nèi)和課外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從而判斷你是否能夠融入學校社區(qū),并為這個大家庭增添活力和生氣。
不同學校對學生各項要求的苛刻程度存在差異,越是頂級學校,對學生硬件成績背景和閱讀寫作、團隊合作、自律、求知欲等特質(zhì)愈發(fā)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