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A-level化學課程十分復雜,但大部分學生真正擔心的部分卻是計算(calculations)。最近幾年A-level化學大綱的數(shù)學比重又有所增加,而且原本從AS進入A2化學計算量也是會提升的。
1.拋棄公式三角形
很多同學感覺重組公式有困難,會借助公式三角形(formula triangle)。但化學涉及公式計算的不只3個單元,與物理不同的是化學里有太多以M開頭的量,這使得三角形公式更加復雜。
2.理解單位(units)
通過理解用來測量焓變、溶液濃度和其他常用量的單位,就不必死記硬背公式了。mol dm-3這個單位,就已經告訴我們怎樣計算濃度了。
3.估計你的答案
化學看似復雜但關于計算部分是否有一些常規(guī)錯誤或遺漏,還是能檢查出來的。如果明確1摩爾物質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摩爾質量M,那么就可以快速判斷出一個給定的質量很可能大于或小于1摩爾,也可以估計出答案的大小。
滴定計算(Titration calculations)涉及到很多步驟和潛在的誤差,也是需要估計的。例如考慮氫氧化鈉(sodiumhy droxide)和硫酸(sulfuric acid)之間的反應。如果需要2mol的堿和1mol的酸反應,溶液是等摩爾的(equimolar),那么堿的體積是酸的兩倍。這是一種快速的方法來估計未知濃度的溶液是比被滴定物的溶液多還是少。
質量百分比計算(Percentagemass calculations)使用范圍也很廣。如果一種物質被描述為“不純樣品”(impure sample),例如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那么計算碳酸鈣的百分比小于50%似乎是愚蠢的。
4.關注有效數(shù)字
GCSE到A-level過渡的學生,經常就糾結于有效數(shù)字和小數(shù)點后數(shù)位的區(qū)別。最簡單的區(qū)分方法是把小數(shù)點后的數(shù)位看作是用來記錄測量值的。如果天平將質量記錄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那么將質量寫入“1.00 g”是有意義的。是否應該用這個來計算摩爾數(shù)呢?答案很可能比1小得多用小數(shù)點是沒有意義的;相反我們應該給出與計算數(shù)據相同的有效數(shù)字的答案。
5.全部寫下來!
在計算的時候盡可能多寫下步驟和結果。比如一道題是6分,兩個學生的最終答案都錯了,一個人得0分一個人得5分,原因就在于后者寫下了關鍵步驟。
A-level化學計算比較有難度需要數(shù)學基礎,也要基于對化學概念的完整理解。 |